技術專區為您提供行業知識、功能解釋、設置常見問題
什么是PCM?
PCM的含義:
1、PCM: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縮寫,即是:脈沖編碼調制。
2、脈沖編碼調制的作用:將模擬的信號經過抽樣、量化、編碼轉化成標準的數字信號。
---------------------------------------------------------------------------------
PCM設備的作用:
1、將低速業務轉換成數字信號,并裝入64kbit/s通道。
2、將30路64kbit/s通道復接成2Mbit/s。
簡單的來說,PCM設備作用就是起到了各種用戶業務接入和復用作用,而由于2M銅纜傳輸距離受限,一般只支持300米左右,所以業務傳輸就要通過另外一套產品滿足,如:光端機、微波等傳輸設備,PCM設備只需將用戶業務接入后復用成2M數字信號級聯到傳輸設備即可。
---------------------------------------------------------------------------------
綜合業務PCM常見的低速業務:
1、語音電話、熱線電話、磁石電話;
2、2W/4W模擬音頻、2W/4W E&M;
3、RS-232、RS-422、RS-485 、V.35、G.703同向64k、n*64k以太網。
PCM設備將30路64kbit/s低速通道復接成2Mbit/s,因此PCM設備也稱為多路復接設備。
---------------------------------------------------------------------------------
PCM的幀結構
E1基群(2M通道)里面共包含有32個時隙(TS),每個時隙64k,其中第0時隙是幀同步序列,第16時隙則是控制信令的,其余的30個時隙則是用來傳輸各種業務信息。
時分復用技術:將2048kbit/s的通道分成32份,每一份為一個時隙。E1基群幀長為256bit,每個時隙長度則為256÷32 = 8bit。幀周期是125us,即幀頻是每秒8000幀,每個時隙的速率則是8bit×8000 = 64000bit/s = 64kbit/s。
為了提高通信系統信道的利用率,語音信號的傳輸通常采用多路復用通信技術。這里面所說的多路復用通信技術通常是指:在一個信道上同時傳輸多路語音信號的技術,同時也將這種技術簡稱為復用技術。復用技術有多種工作方式,例如:頻分復用、時分復用和碼分復用等。
時分復用技術(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TDMA)就是將不同的信號相互交織放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并且在使其在同一個信道上傳輸;在接收端則用某種方法將各個時間段內的信號提取出來并且還原成原始信號的通信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這種技術可以在同一個信道上傳輸多路信號。
---------------------------------------------------------------------------------
PCM傳輸和傳統程控交換機的區別優勢!
當今的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PCM光傳輸技術和傳統程控交換機作為通信領域的兩種不同技術,各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適用場景。本文將探討這兩種技術的區別和優勢。
首先,PCM光傳輸技術是一種數字傳輸技術,它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通過光纖進行傳輸。而傳統程控交換機則是一種模擬傳輸技術,它通過電纜進行傳輸。因此,PCM光傳輸技術具有更高的傳輸速度和更低的傳輸誤碼率,能夠更好地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PCM光傳輸技術的傳輸距離更遠,能夠實現數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遠距離傳輸,而傳統程控交換機的傳輸距離較短,一般只能在數千米范圍內進行傳輸。這使得PCM光傳輸技術在遠距離通信領域具有更大的優勢。
另外,PCM光傳輸技術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由于光信號不易被竊聽和干擾,PCM光傳輸技術在保密通信和軍事通信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傳統程控交換機由于采用模擬傳輸技術,容易被竊聽和干擾。
***,PCM光傳輸技術還具有更好的擴展性和靈活性。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今天,PCM光傳輸技術可以與其他數字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更***的通信和數據處理。而傳統程控交換機則相對較為單一,不易與其他技術進行融合。
綜上所述,PCM光傳輸技術和傳統程控交換機各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適用場景。PCM光傳輸技術具有更高的傳輸速度、更低的誤碼率、更遠的傳輸距離、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擴展性和靈活性等優勢,適用于遠距離通信、保密通信和數字化通信領域。而傳統程控交換機則適用于較短距離的模擬傳輸場景。
----------------------------------------------------------------------
脈碼調制 / 脈碼調制錄音 (PCM -- Pulse Code Modulation)
所謂脈碼調制就是將聲音等模擬信號變成符號化的脈沖列,再予以記錄。PCM信號是由[1]、[0]等符號構成的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比,它不易受傳送系統的雜波及失真的影響。動態范圍寬,可得到音質相當好的影響效果。PCM軌跡與視頻軌跡不同,故也可用于后期錄音。但在Hi8的攝像機中要實現PCM,必須通過其他的專業器材,僅靠攝像機是無法達到該效果的。
20世紀70年代,長距離、大容量的數字通信技術進入實用階段。70年代中期,世界上開始出現數字化的數據通信網。
常用的調制方式,除了振幅調制(調幅)、頻率調制(調頻)外,還有編碼脈沖調制(脈碼調制),它的英文縮寫為PCM。它是美國物理學家里布斯于1937年提出的,現已廣泛應用于電話、電視的傳輸。這一概念的提出,還為數字通信奠定了基礎,在計算機終端之間進行數字信息交換時,脈碼調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脈碼調制是對模擬信號進行處理、量化、編碼后轉換為數字信號的一種調制方式。所傳輸的信號經脈碼調制后,變為一系列的等幅脈沖,按照脈沖的出現與否賦予相應的編碼,從而把所傳輸的信號以編碼的形式表示出來。聲音、電視圖像等連續信號以及計算機數據通常轉化為由5或7個“通”、“斷”脈沖組成的博多電碼。
博多電碼是法國工程師博多于1874年取得專利的一種電報碼,在20世紀中期取代了莫爾斯電碼。***初,博多碼是由5個長度相同的“通”、“斷”信號組成的電碼,按不同方式組合而成的電碼組共有32種,每種表示一個書寫符號,它比利用由長劃和短點組成的莫爾斯電碼的通信效率高?,F代的博多電碼,通常用7或8個“通”、“斷”信號組成。7個信號可以傳送128種不同的書寫符號;8個信號則用多出來的一個信號供校驗或作其他用途。 使用脈碼調制,接收機只需檢測簡單的脈沖型式就可以了,而每個信號相應的脈沖型式是***的。因此,可以***限度地減少傳輸錯誤與傳輸損耗,消除噪音和干擾,使信號可靠地傳輸。此外,由于脈沖與連續信號不同,它可以通過傳輸線路上的轉發器利用電子儀器不失真地反復再現。
脈碼調制已廣泛用于各種通信業務,還用來保障名目繁多的公眾通信業務的通信安全。
50年代初期,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開始用脈碼調制開發一種數字微波通信網DR18。這個系統包含28 224個雙向脈碼調制電話通路,于7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
60年代,一些***的市內電話網開始使用脈碼調制來擴充容量。利用它,可使音頻電纜的傳輸容量擴大24~48倍。
70年代中后期,脈碼調制已成功地應用于同軸電纜通信、微波接力通信、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等中、大容量的傳輸系統。
1975年,貝爾電話公司安裝的T4M系統供美國國內傳輸話音、電視及數據信號。在直徑為10厘米的電纜中,裝有22根同軸管道(其中兩根備用),可提供4萬條以上的雙向脈碼調制的電話線路。
80年代初,脈碼調制不僅應用于市話中繼傳輸和大容量干線傳輸以及數字程控交換機,而且在用戶電話機中也開始使用。隨著寬帶傳輸技術的發展,高質量寬帶脈碼調制技術發展非常迅速。
脈碼調制技術與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促使數字通信出現突飛猛進的發展。
數字通信系統采用的數字信號與計算機使用的二進制信號形式一致,因此,數字通信系統可以直接與計算機相連,從而能對信息自動進行處理和變換,很方便地建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通信網。
從技術發展和方便用戶的角度來看,數字通信標志著現代化通信的開始。至今,在話音通信、圖像通信、數據通信等許多通信領域中,信息的收集、傳輸、變換、處理都離不開數字化技術。通信數字化的熱潮已經掀起,正以燎原之勢遍及通信的所有領域,甚至各種家用音像電器也開始實現數字化。
數字通信已滲透到移動通信領域,數字移動電話就是采用數字通信技術研制出來的。
泛歐高速鐵路網,采用數字通信技術,建立了一個無線移動通信系統。這樣,在火車行駛過程中,司機不僅能接收有關行車的自動控制數據,還能與車站行車值班人員互通信息,這個系統還能為旅客提供移動電話服務。90年代中期,我國的一些特快列車也為旅客開通了列車移動電話服務。